蚊、蠅及其他害蟲防治及危害簡介
危害:
蚊子-危害
大多數人不了解蚊子的危害,認為蚊子那麼小的體積,能傷害到哪兒呢?大不了就是吸點血而已,其實,大家不要小看小小的蚊子,它的危害可大可小,危害大的時候可以讓人致病,甚至讓人喪命。因此,了解蚊子的危害,有助於預防蚊子的叮咬。蚊子主要的危害是傳播疾病。據研究,蚊子傳播的疾病達80多種之多。在地球上,再沒有哪種動物比蚊子對人類有更大的危害。瘧疾這種病是由瘧蚊傳染的。 瘧疾又稱瘴氣。據1935年衛生署的調查,在瘴氣盛行的區域裡,居民血液內有瘧原蟲的占50%,患惡性瘧疾的占72%。1936年江蘇皋縣因患瘧疾死亡二萬人左右,1876年開鑿巴拿馬運河時曾因黃熱病及瘧原死了無數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後經昆蟲學家解決了蚊子的問題才得以繼續完成運河工程。1930年遠東熱帶病醫學會的報告指出:泰國每年死於虎口約50人,而死於瘧疾者達五萬人。全世界瘧疾屬的成員有400種,其中85種能傳播瘧疾。瘧原蟲造成的瘧疾是全球人類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瘧疾的感染而死亡。瘧疾每年約造成3百萬人死亡,會傳染瘧疾的瘧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亞,尤以非洲最為嚴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兒童死於瘧疾。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瘧蚊的一種其他疾病大部分種類的蚊子都能夠傳染絲蟲病(由線蟲導致)。這種疾病會導致橡皮腫(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異常腫大。在全球,約有120萬人感染絲蟲病。大部分品種的蚊子會傳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黃熱病、登革熱、日本腦炎、聖路易腦炎、多發性關節炎、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亞熱及西尼羅河熱。幸運的是,愛滋病不會藉由蚊子叮咬而傳染。蚊子的一對觸鬚和三對步足上,分布著很多輪生的感覺毛,每根感覺毛上密集地排列著圓形或橢圓形細孔。黑夜裡,蚊子可以憑著這種傳感器感知空氣中人體散發出來的二氧化碳,在1‰秒內作出反應,就能正確敏捷地飛到吸血對象那裡。蚊子在吸血前,先將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與血混和,使血變成不會凝結的稀薄血漿,然後吐出隔宿未消化的陳血,吮吸新鮮血液。假如一個人同時任意給1萬隻蚊子叮咬,就可以把人體的血液吸完。蚊子吸人血,還會「挑肥揀瘦」,專門尋找合乎「口味」的對象。蚊子在熟睡的人們的枕邊「嗡嗡」盤旋時,依靠近距離傳感器來感應溫度、濕度和汗液內所含有的化學成分。所以雌蚊首先叮咬體溫較高、愛出汗的人。因為體溫高、愛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氣味中含有較多的胺基酸、乳酸和氨類化合物,極易引誘蚊子。可見,蚊子的危害是有很多的,大家不要以為一兩個蚊子無所謂,如果你心情不好的時候,遇到一個蚊子都可能煩擾到你,導致你晚上失眠,影響白天的工作,因此,為了避免蚊子的煩擾,家裡最好是做好家庭衛生工作,如出行在外登山或旅遊到東南亞等地區,應留意當地登革熱疫情並做好個人防蚊措施。
蒼蠅的危害
擕帶多種病原微生物傳播而危害人類,蒼蠅的體表多毛,足部抓墊能分泌黏液,喜歡在人或畜的糞尿、痰、嘔吐物以及屍體等處爬行覓食,極容易附着大量的病原體,如霍亂弧菌、傷寒杆菌、痢疾杆菌、肝炎杆菌、脊髓灰質炎病菌、甲肝病菌乙肝病菌,以及蛔蟲卵等;又常在人體、食物、餐飲具上停留,停落時有搓足和刷身的習性,附着在它身上的病原體很快就污染食物和餐飲具.蒼蠅吃東西時,先吐出嗉囊液,將食物溶解才能吸入,因此霍亂、痢疾的流行和細菌性食物中毒與蒼蠅傳播直接相關。
蛾蚋危害與防治
蛾蚋成蟲有時亦可從家裡的浴廁或水槽的排水孔突然跑出來。此蟲雖不致傳播傳染病原,但當其出現時不甚雅觀。尤其當洞悉其幼蟲常孳生自化糞池時,更令人有不潔之惡感;稱為騷擾性害蟲,可能造成兼性蠅蛆症(facultative myiasis)。
防治方法
收拾處所,並檢查處所內是否有容器積水; 清除所有多餘積水,並消除一切滲漏源頭; 至少每星期更換花瓶和盆栽墊盤裏的水一次,以防蚊蟲滋生。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墊盤; 蓋好所有盛水容器,以防成蚊接觸水面; 妥善處置能載水的物品,例如空飯盒、空罐和輪胎等,
公司或營業場所建築物週遭應與病媒防治業者定時定期配合噴灑藥劑抑制蟲害生長,或汙水池、化糞池等進行投藥。
(山區及水溝消毒抑制蚊蟲生長)
汙水(化糞)池消毒;投藥阻絕蚊蠅孳生
(食品工廠出入口處捕蟲燈設置)
蒼蠅類
蒼蠅的幼蟲蠅蛆(Maggot)孳生於垃圾,動物排泄物,動物屍體等處所,藏汙納垢;羽化成蟲後則喜歡飛到市場,攤販之飲食物上取食。蒼蠅取食時,常以六隻腳踩踏食物,並由舐吮式口器嘔吐唾液與食物攪和。因此,常將一些汙物,甚至於病原體攜帶到飲食物上,污染食物、傳播霍亂、傷寒、痢疾、肝疾等消化系統傳染病,為消化系統傳染病最重要的病媒。此外,有些蒼蠅種類的幼蟲還會寄生於人體之組織器官內,而引起各種蠅蛆症(Myiasis)。因此,蒼蠅密度之多少常成為一個場所的環境衛生指標。
蒼蠅屬於昆蟲綱(Insecta),雙翅目(Diptera)之家蠅科(Muscidae),其主要鑑定特徵為頭部觸角有三節,第三節特別膨大稱端節,端節上另長有剛毛,稱為端刺(Arista)。前翅發達,擅飛行;後翅退化成平均棍(Haltere),看起來只有兩片翅膀。
蒼蠅為完全變態類昆蟲,雌蠅於有機物上每次產卵80~120粒,卵孵化為蠅蛆,以有機質為食,經二次脫皮,三齡而化蛹。蛹為被蛹,看起來有點像紅豆般。蠅蛹環裂羽化為成蟲,雌雄成蟲皆以有機物為食(蠅類只有吹吹蠅,刺蠅的雌雄蠅會叮人吸血)。
居家環境常見的小蠅,如體色淡褐、紅眼、即可鑑定為果蠅。如非紅眼而體色黑褐、胸部駝成弧狀、頭甚小即為蚤蠅。如全身被覆多毛,看似蛾狀,則為蝶蠅。如小蠅體色黑褐、體型纖細,則為蕈蚋 。這些小蠅類多孳生於潮濕、腐爛的有機質內。
1.普通家蠅(Musca domestica L.)
為住家附近最重要的種類,雌雄之區別,雌蠅兩複眼間距離較雄蠅寬亦即雌蠅為離眼式(Dichoptic),而雄蠅為合眼式(Holoptic)。胸背具四條黑色縱紋為其特徵。通常成蟲產卵於垃圾、糞便等處;孳生於動物排泄物及腐爛的各種動植物有機物質,但很少侵襲肉類或腐敗的屍體;成蟲多於孳生地點為中心100-150公尺範圍內活動。卵呈香蕉形,白色,每次約75~150個,卵聚集成堆。幼蟲三齡,幼蟲期約5~7天。幼蟲喜生活於高溫多濕處所,但老熟幼蟲則尋找乾燥陰涼處化蛹。蛹剛形成時為黃白色,旋即變成暗褐色或紅棕色,形橢圓,羽化時,成蟲由蛹殼前端環形裂開處鑽出,利用其頭前之額囊(Ptilinum)的擴張使蛹殼前端成一環狀裂開而羽化。雌蟲一生只交配一次,雄蟲則可交配多次。普通家蠅通常在孳生地附近集中,如垃圾堆積場附近家蠅甚多。其飛行力甚強,能順風或逆風飛行,最快每小時可達6~8公里。普通家蠅一般在白天活動,夜晚則多停留於屋內天花板、樑柱、繩索、電燈的電線上或戶外植物枝葉上,特別喜歡器物之邊緣及稜線;在室內喜停留暗色表面處(紅色或暗紅色),而在戶外則較喜黃白色物體,不喜歡黑色。普通家蠅取食時,若為液態食物則可直接吸食,若遇到固體食物時,則先由唾腺及嗉囊嘔吐出一種液體,稱為嘔點(Vomit drop)予以潤濕溶解後,再行吸食。
2.大頭金蠅(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ricius)
體長約11毫米。眼深紅色,頰淡黃色,觸角及觸鬚橘色。胸背及腹背具金屬光澤之綠籃色,亦為台灣地區主要蠅類,尤其在垃圾場中為僅次於普通家蠅之重要蠅類。大頭金蠅幼蟲孳生於糞坑、垃圾及腐肉上。成蟲喜食瓜果、腥臭物質及糞便,即植物性及動物性之腐敗食物均為其所好;常飛集於市場,致污染禽畜肉攤、魚攤、水果攤及其他飲食攤。大頭金蠅多在室外活動,有時亦入室內。
3.二條家蠅(Musca sorbens wiedemann)
形狀大小與普通家蠅相近。體色淡灰,胸背有兩條縱紋可與普通家蠅區分。主要孳生於戶外單塊糞便,如:人糞、牛糞中;成蠅易為傷口或爛瘡所誘引,亦可大量飛聚於眼睛週圍,舔食眼睛分泌物。成蠅喜居戶外,有時亦入室內,成群出現於人類食物上,尤其是市場敞開販售的食物,因此又名市場蠅(bazaar fly)。
4.絲光綠蠅(Phaenicia sericata meigen)
體中型,金綠色。本種為家庭及野外常見種。主要孳生地為腥臭腐敗之動物質,如屍體、皮、毛、骨、魚、蝦等。常產卵於活的動物體之腐敗而有臭味之傷口,引起蠅蛆症。
5.赤銅綠蠅(Phaenica cuprina wied)
本種與絲光綠蠅之習性及孳生源均非常相似。二種之形態上差別在於絲光綠蠅後頭部小剛毛數為3~8根,而本種則通常僅具一根。本種體色具銅色光澤,故名。赤銅綠蠅屬於室外蠅類,很少飛向食物,大都在動物糞肥和腐敗的食物上取食,牠們更喜歡在腐爛的動物屍體和敗壞的牛奶及破蛋裡發育。
6.紅尾肉蠅(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 macquare)
大型,通常在都市可發現於屋內。成蠅腹背有棋盤式黑白點。觸角端刺背腹長毛但尖部沒有,胸背有三條黑縱紋。翅M1+2脈急向前彎。本種行胎生幼蟲,雌蠅每次產下30~60隻幼蟲於肉類、動物排泄物或屍體上。幼蟲為食腐肉性,以昆蟲屍體腐爛的肉類、屍體及動物排泄物為食,可引起人類蠅蛆症。
7.黃腹廁蠅(Fannia canicularis)
俗稱小家蠅(lesser housefly),比普通家蠅略小,成蟲灰黑色,背部有三條黑色條紋,胸側淡色,足黑色;翅膀第二臀脈彎向第一臀脈,第四縱脈直伸。雌蠅將卵產於腐爛的植物上,或人畜的排泄物上,孵化的幼蟲身體除前端一節外,每節皆有棘狀突起。此蠅常飛翔於室內、走廊及敞開的車房,但很少停留於人身或餐桌上;幼蟲可引致腸道蠅蛆症。
8.蚤蠅(phorid flies, Megaselia scalaris)
小型蠅類,翅缺橫脈,胸背部隆起,有點像駝背;受到驚擾時,有如跳蚤一般,突然跳起然後飛走,故名蚤蠅。成蟲有趨光性,幼蟲發現於腐敗動植物、糞便及昆蟲屍體。成蟲常在室內水槽下發現,為騷擾性害蟲。蚤蠅比果蠅略小,亦常在果蠅孳生處發生,但牠更喜歡腐化爛透的有機質,最常發生於臭水溝、廚房工作檯縫隙內之飲食物腐敗碎屑、汁液內,甚至於可以孳生自動物屍體、有機膠或有機漆料裡。當吾人看見一隻小蠅,以手指輕觸,如小蠅迅速飛離,是為果蠅,如小蠅跳躍一下再飛走,則為蚤蠅。
9.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家裡切好一盤水果,常引來一些小飛蠅,仔細觀察,小飛蠅具有一對紅色眼睛,此即常見的果蠅。果蠅幼蟲較喜歡新鮮剛腐敗的有機質,常發現於熟透的水果、新鮮的果皮、醬菜、醬瓜、豆腐乳、辣椒醬、豆板醬、廚餘、垃圾桶或回收瓶罐內之飲食物殘渣內,甚或廚房砧板、工作檯縫隙之潮濕食物殘液內。
10.白斑大蝶蠅(Telmatoscopus albipunctatus)與星斑蝶蠅(Psychoda alternata)蝶蠅亦稱蛾蚋(mothfly)
為浴室、廁所、化糞池、汙水池、排水溝附近常見的一種騷擾性害蟲(nusance pest)。蝶蠅成蟲密被細毛,口吻短小,不適吸血。星斑蝶蠅成蠅停息時,兩翅疊於腹部背面成屋脊狀;而白斑大蝶蠅卻將兩翅保持於腹部背面同一平面腹部背面。幼蟲孳生於化糞池、糞坑、汙水池、盥洗槽、廢水窟、嚴重汙染之排水溝等之水面下富於黏性薄膜內;成蟲飛出後,常密密麻麻的靜停於廁所內壁面,以手揮之,不甚飛翔。此蠅雖不致傳播傳染病原,但當其出現時不甚雅觀。尤其當洞悉其幼蟲常孳生自化糞池時,更令人有不潔之惡感。此外,據文獻記載,蝶蠅幼蟲可引起皮膚、鼻、腸胃蠅蛆症。